要闻播报

三维、秒级、多要素”监测网络和“分钟级、百米级”预报服务系统建成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基本具备实战能力

时间:2020-12-17浏览:1462

  12月16日,记者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获悉,目前“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和“分钟级、百米级”预报服务系统已建成,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已基本具备实战能力。

  冬奥高山滑雪赛场对气象条件要求极为苛刻。能见度影响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视线,雪温和雪质对运动员雪板打蜡的种类和多少有直接影响,风速和雪量则决定赛事能否正常进行。

  “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的目标是‘分钟级、百米级’。”延庆赛区冬奥气象服务团队队长时少英表示,赛场阵风和雨雪相态的预报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高山滑雪有3条赛道,山顶和山脚高差超过900米,风速差异大。具体到整条赛道的各个点位,风速也在随时变化,对于这样小尺度的天气变化,数值模式难以准确体现。

  今年,北京市气象局数值预报模式团队将赛区尺度的数值模式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区域范围内建成百米分辨率的“睿思”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覆盖京津冀500米和山地赛区100米分辨率、10分钟更新的0至24小时预报。

  精准预报离不开精密监测体系的支撑。当前,“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已建成。延庆核心赛区新建赛道气象观测站17个、应急备份站4个,北京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新建3个气象站。海陀山、康保县S波段雷达建设完成。崇礼核心赛区36个气象站、45个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站、4个直升机停机坪航空气象站、70个赛区周边气象站及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等开始运行,车载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及移动气象应急监测系统建设完成。

  “监测站点都建在赛区和赛道的出发点、起跳点、结束点等重要位置,带来宝贵的气象要素数据,为我们分析赛区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预报服务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张曼说。

  经过连续三年现场驻训,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已基本掌握不同天气背景下赛区风、气温、降雪、能见度等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山地与平原地区的主要天气差异。未来团队成员将加强模式资料的释用研究及经验积累,助力冬奥赛事顺利举办。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