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百年藏庄”迎来新生活

时间:2021-02-23浏览:1729

  一场雪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塔加乡银装素裹,宛若黑白分明的水墨画卷。从黄河积石峡畔一路向北,道路蜿蜒曲折,不到一个小时,素有盛名的“百年藏乡”就出现在了面前。

  从2015年开始,青海省气象局对口帮扶塔加乡塔一村。彼时,这里贫困落后,交通不便,是典型“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如今,塔一村已实现整村脱贫,迎来新变化。

  春节期间,记者再次走进这里,桑烟缭绕,哈达飘扬,“百年藏庄”洋溢着节日的欢欣。

  难觅背水姑娘

  由于村庄依山而建,修建自来水管难度很大,塔一村村民用水曾经要到附近一公里之外的泉眼取水。背水、驮水、挑水,是塔一村女人们日复一日的工作。

  “即便村边的小河常年流淌,但是家里根本不敢多用水。”塔一村支书多杰才旦说。

  自2015年以来,青海省气象局驻村工作队推动塔一村实施安全饮水入户项目,还为不具备自来水入户条件的村民,新建3处取水点,方便了群众就近用水。

  “今天天气不错,洗干净衣服和床单被套,干干净净过年。”这天,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村民看卓措说。背水,已经成为历史。

  尕驴儿越来越少

  以前的塔一村,谁家毛驴多,就意味着家境殷实。

  交通不便,毛驴曾是最实用的交通工具。驮水、磨面、施肥、犁地,都少不了它。收获时节,长长的驴队驮着口袋,翻山越岭磨面、榨油,是很多塔一人刻进骨子里的记忆。

  2017年至2018年,塔一村争取到了青海省气象局的支持,先后实施农田道路修建、新农村道路硬化项目,共修建农田道路5条,总长10余公里,所有村民农田串接连片,农用车辆等可以直达田间地头,“人背驴驮”的农耕方式彻底改变。后期,道路扩建延伸、串户道路硬化,覆盖全村91户农户,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

  “尕驴儿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塔一村原村主任多杰说。

  “晒阳洼”成了过去时

  过去,塔一村的男人们经常在冬天“晒阳洼”(青海话,意为“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打牌、吹牛、喝酒,太阳西下,各回各家……如今的塔一村,别说“晒阳洼”,就连青壮年都很少见到。

  青海省气象局驻塔一村第一书记郭卫东介绍,近年来,化隆县扶贫局和塔加乡政府先后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挖掘机操作、电焊、烹饪及牛羊养殖等技术培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劳务输出成为村民致富主要来源;当地政府发放互助发展资金,为村民外出务工、挖虫草、发展养殖业等提供资金支持。

  2020年,曾经的贫困户仁青东知家仅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就挣回来两万多元,加上发展养殖业,人均收入远远超过了脱贫标准。

  经过努力,塔一村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并实现盈利分红,2020年分红6万元;与青海伊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投资合同,第一年返利6万元,既确保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又解决了青壮年务工问题。

  文化碰撞出新生活

  塔一村呈扇形环山而居,依地势而建,格局紧凑,是典型的藏地建筑群。2016年,塔一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几年,通过实施雨露工程和教育扶贫项目,塔一村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直播、电商平台也在这里兴起,“百年藏庄”正被越来越多人知晓。2016年,化隆县整合实施旅游扶贫项目,新建旅游接待中心,举办户外旅游节“漫步马兰花滩·探秘百年藏庄”露营徒步大会,吸引来不少“驴友”感受藏文化。

  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项目的实施,使塔一村村民能够接收稳定清晰的电视信号;手机普及与互联网光纤到村,架起了塔一村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

  今年,看卓措的阿妈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学会了几道炒菜,除了传统的酥油炒面以外,她家的餐桌上渐渐出现了炒洋芋丝、红烧肉等菜品。多元文化正与独特的藏文化碰撞出塔一村的新生活。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