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月17日召开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装备发展研讨会获悉,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装备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气象部门将加快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装备研发应用,实现农业气象全要素自动化观测。
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为农气象服务需要,中国气象局今年1月印发《推进农业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35年)》,将加强自动观测装备研发和业务应用作为提升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有653个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涵盖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畜牧气象、果树气象、林木气象、蔬菜气象、养殖渔业气象等8大类33种观测要素;农业生物及环境的12个项目观测要素实现自动化观测,其中土壤水分观测已全面实现自动化;出台农业气象观测领域标准规范120余项,针对农业气象观测、审核、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农田下垫面无人机飞行试验与气象卫星检验,优化完善天气雷达空中生态监测产品算法,试点部署天气雷达虫鸟监测系统。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研发体制机制,推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多光谱遥感等技术应用,开展自动观测核心算法研发,并做好自动观测资料应用于预报服务的准备工作,提升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现代化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