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中国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首次实现台风多飞机平台联合观测

时间:2024-07-21浏览:104

  7月21日2时45分,在海南博鳌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海燕”Ⅰ型无人机穿云破雾,钻进今年第4号台风“派比安”的体内;10时,香港天文台有人机加入探测阵型,对“派比安”进行探测扫描。这是中国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首次实现海洋台风多飞机平台、多敏感区联合观测,精准捕捉“派比安”外围云系精细结构,助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历经两个小时的飞行,4时45分,“海燕”Ⅰ型无人机返航,将捕获的4200余条有效数据实时回传至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系统,并提供至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单位。

  此次“海燕””Ⅰ型无人机在既定的时间、地点精准投放8枚探空仪,记录下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数据,更立体地观测到“派比安”的三维结构。同时,其首次携带的云雷达、温湿廓线仪等设备在穿越“派比安”时,获取途经台风本体的云体回波反射率、速度谱、温度、湿度等信息,这些代表台风结构或周围环境场的数据细致而清晰,让预报员可实时清晰地“看”到台风云系的分布和结构,把握台风发展演变。

  7时15分,在广东清远、河源、汕头、阳江等4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同时开展北斗导航平漂探空加密观测,成功获取“上升一平漂一下降”三阶段的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廓线观测结果。

  10时,香港天文台和政府飞行服务队利用有人机携带下投探空仪,在所属空域内进行下投观测。

  当台风中心距离我国较远时,气象卫星提供台风云图成像及动力结构遥感观测信息;当台风接近时,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沿海近岸气象站提供相关数据。

  而高空大型无人机可搭配机载下投探空仪及云雷达、温湿廓线仪等遥感设备,获取飞行层及台风立体垂直结构信息。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地室主任赵培涛表示,这些“直接”的观测资料能帮助预报员分析台风发展趋势、强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等信息,从而提高台风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的精准度,与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共同构成台风综合立体监测网。     

  “联合观测、数据共享,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了更完整的台风。”赵培涛介绍,早在今年6月,双方有关部门便提前谋划此次联合作业,突破单方观测受空域限制不能大范围、全象限充分观测的限制,弥补热带低压甚至台风系统大范围观测的不足,进一步丰富了台风风场、能量场研究分析的资料支撑。“无人机观测提供了热带低压云系精细动热力结构,数据显示湿度整体较大,有较高的不稳定能量。”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说。

  而与此同时,在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室,首席预报员正在利用此次观测数据和产品分析研判台风“派比安”的最新动态。

  “通过南海机动观测可看到,在下投观测对流层低层1公里至2公里处风速较大,最大可达15米/秒。”中央气象台预计,台风将以约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可能于21日午夜至22日早晨在海南三亚到琼海一带登陆。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