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我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何以得高分?

时间:2021-12-20浏览:1392

  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准入的必要条件之一,帮助该中心顺利揭牌成立;使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21个,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台风、强降雨等监测服务;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达99.11%,探空业务可用性达100%……

  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末次会议获悉,自2020年12月全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取得认证以来,全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规范、成效明显,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审核组专家给出高分。

  气象数据的获取传输,是一条装备列装、数据获取、质量控制、运行监控、数据服务、应用反馈、评估改进的“流水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观测质量。从2017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建成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国省市县四级管理机构及6万余个气象观测站点,涵盖国家基准站/基本站、区域自动站、天气雷达站以及高空、雷电、土壤水分等全部观测业务。

  国家强,质量必须强,气象强国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气象观测。

  ——在优化观测业务管理方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观测业务检查内容为基础,完成全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表库的编制。针对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质量管理存在的短板,山西、辽宁等省气象局采用督察督办、疑误信息通报等机制,坚持立行立改和长期整改相结合;山东、河南等省气象局逐步实现以发布体系文件代替印发规范性文件,观测业务与体系运行得到深度融合。福建基于PDCA闭环管理理念,组织编制台站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手册;西藏启动自治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年活动,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与观测业务的融合。

  ——在科学防范和应对风险管理方面,中国气象局加强风险识别、研判服务需求,通过多个系统工程,持续开展气象观测业务基础能力建设和气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气象局全面升级改造国家基本气象站及信息网络,实现国家自动站数据双备份、数据传输专线“一主三备”和内外网物理分离,进一步保障业务数据安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提前梳理业务风险清单,采取规避措施,研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并实现业务化应用。

  ——在创新管理形式方面,内蒙古、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结合本单位质量目标和绩效指标,印发体系年度工作计划,实时督导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用手机小程序、测试问卷等开展体系培训考核,纸质文件归档统一为电子化云盘归档,按照体系建设运行过程建立文件夹分类管理。湖北省气象局不断强化装备业务质量管理,建立观测系统运行“日通报、周答疑、月总结、年回顾”制度。

  “要提高责任意识,切实运行好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使气象观测业务真正按照国际质量管理的标准持续运行和不断完善,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表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乃至气象事业的发展都是一次极大的推动,要结合新阶段新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体系。

  今年11月16日,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和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共同建设、开启运行。2017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空间天气业务纳入建设范围,此举符合ICAO对这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的质量考核要求,在201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ICAO联合组织的空间天气业务能力现场考核中得到专家一致认可。到了2020年4月27日,ICAO理事会第219届会议第17次虚拟会议同意中俄联合体作为ICAO全球空间天气中心的提议,这也是第四个ICAO全球空间天气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的理念,更是一个系统的方法。目前,北京、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借鉴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经验,分别将体系向气象信息管理、决策气象服务、防雷业务、人工影响天气以及网格天气预报等业务环节拓展。

  广西气象局以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拓展带动防雷业务ISO贯标认证并取得了认证证书。证书涉及ISO质量管理体系、ISO环境管理体系、ISO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自治区气象局防雷管理水平的标准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依托防雷质量管理体系,自治区气象部门相继高质量服务南宁地铁、防城港核电站、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广西西气东输工程等自治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贵州省气象局与贵阳市气象局探索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拓展至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领域,当地气象部门结合实际,遵循PDCA循环过程方法,运用风险管理思维,编制人工影响天气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业务提质增效作用显著,形成了很好的示范。”贵阳市气象局局长牟克林指出,该体系为当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标准化建设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思路。

  内审员队伍是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队伍,自2020年7月选拔出第一批47名国家级内审员后,目前数量已达126人,而在更为广阔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升级内审员共计5077人,有效保障体系建设运行效益的充分发挥。

  “通过运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管理工作方法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更专业权威的国家级内审员队伍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气象观测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系统有序展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高级审核员曹雪梅说,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起点高、专业性强,且融合气象装备软硬件开发、数据质控、信息传输、气象科研和专业服务,未来成效将愈加明显。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副主任李国振表示,“十四五”是我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CQC作为质量认证机构的“国家队”,将发挥认证认可的质量基础作用,切实推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