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中国气象局以机制创新为媒发出“英雄帖” 推进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

时间:2022-09-21浏览:931

9月6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在全国气象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推进数值预报模式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要聚焦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上下协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攻关机制,加强国省联动、靶向发力。

不久前印发的《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便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这一部署要求的生动实践——开放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基础框架,通过委托业务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中国气象局数值模式研发;围绕关键核心难题,设置“揭榜挂帅”任务清单,鼓励国内外数值预报力量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以自主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为核心,国家级协同、国省统筹的全国数值预报业务分工新格局。

中国气象局以机制创新为媒,统筹上下,向全球英才发出“英雄帖”。

搭建平台 筑巢引凤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陆其峰将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比作一艘需要众人划桨开动的大船,“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是一门非常综合且高度融合交叉的学科,随着地球科学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愈加丰富、系统更加复杂,需要各相关领域专家发挥所长,共同开动这艘‘大船’。”

《工作机制》印发没多久,便引来“揭榜人”。

近日,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两个研究团队接连表示,希望在此机制下“揭榜挂帅”,承担部分攻关任务。

“北京经常举办重大活动,多年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经历,让团队在建设快速更新循环的预报系统和运用雷达资料开展短时临近预报方面具备了一定先发优势,希望承担雷达资料同化应用这部分任务。”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敏表示,根据城市气象研究院的定位,还希望在区域数值预报中,承担城市效应对天气气候影响的研发工作。

“非常振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薛巍表示,“能投身中国自主的数值预报建设对我而言很有吸引力。”他认为,这一机制折射出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研发工作正在搭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平台,“若能参与其中,既能了解业务化模式面临的问题,提炼更具价值的科学问题;又能在实践应用中检验研究成果,让研究成果产生价值、发挥效益。”

集智聚力 补齐短板                              

出台《工作机制》,除了以更开放的科技成果共享共创机制实现“众人划桨开大船”外,对气象部门而言,也肩负着推进观测、预报、信息、服务和科研上下游、左右岸协同联动,动员区域或省级单位结合业务特色和发展需求,深度参与国家级数值预报技术研发的作用。

据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张志刚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数值预报研发技术队伍已达300人以上,人员数量可观、年龄结构偏轻、职称学历较高、专业方向较全,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然而,数值预报中心以外的研发力量依然分散,研发任务交叉重复、相互衔接配合不够、数值预报开放性不强、其他单位参与度不高、工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在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的背景下出台《工作机制》,就是要补齐这些制约发展的短板。”

根据发展目标,中国气象局将优化数值预报管理体制,建立数值预报统筹研发机制,完善数值预报全方位保障机制,集内外之力、聚全国之智,用活、用好全社会创新资源,构建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数值预报中心牵头协调、国家级业务单位协同联动、国省统筹研发、部门内外开放合作的数值预报全国统一布局。同时,正在建立的“广泛参与、深度协作、高效运行、资源共享、充满活力”的数值预报研发工作机制,也将为数值预报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加速起跑 保障有力

如果说人才是这艘“大船”的引擎,那么决定船要开往何处,则需要高瞻远瞩的掌舵人。从《工作机制》中不难看出,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领导小组与地球系统数值预报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便是这艘“大船”的掌舵人。前者负责决策数值预报业务发展方向,审定数值预报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任务等事项,协调解决业务发展、运行体制机制、人事人才、经费保障等问题;后者负责从国际前沿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建议,从科学和技术实施角度提出总体设计、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等决策建议,从技术角度审定年度重点任务和中长期科学发展优先级。

“数值预报是气象预报服务的核心基础,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陆其峰表示,瞄准地球系统数值模式发展前沿和业务发展实际,中国气象局已梳理出地球系统资料同化理论、方法与技术,地球系统大气环流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可预报性、集合预报与评估诊断,以及高性能计算技术与软件工程等重点领域,将首先开放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逐步开放全球同化预报系统、次季节-季节-年际尺度一体化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等模式基础框架,通过数值预报科技创新平台,组织气象部门内部、高校、科研院所乃至国际同行专家开展创新性联合研发。

同时,关于人才保障、经费保障、基本工作条件保障等相关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根据部署,将建立数值预报青年技术研发团队,健全国内高级访问研修机制,完善挂职和短期访问等制度;建立多渠道数值预报研发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式数值预报经费使用途径,对在模式研发和解释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对通过委托业务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该项工作的科研人员而言,除了前沿科技应用于实际业务、服务民生带来的成就感外,还将得到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应用的成果认定。(作者:谷星月 李冉)

短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数值预报是气象领域的“芯片”和“国之重器”。建立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营造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的科技创新氛围,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创新联合研发平台,完善人才、经费、基本工作条件等全方位保障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也是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落地见效,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调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具体实践。

事实上,搭台子“筑巢引凤”、张榜广发“英雄帖的举措,今年在气象部门屡见不鲜。不久前印发的《中国气象局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就是把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张榜出来,通过“揭榜挂帅”的项目组织方式,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单位参加,解决业务科技问题。

随着大门进一步敞开、机制愈发完善、供需不断对接,可以预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团结协作精神将在气象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构筑起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作者:谷星月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