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智慧气象服务解码进博风云

时间:2022-11-14浏览:1015

黄浦江畔,素有“东方之约”之称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落下帷幕。本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气象部门以更精准的预报水平、更一流的保障水准、更卓越的服务品质为重要抓手,以气象智慧再赴“东方之约”。

“黑科技”让预报更精准

进博会现场,一辆白色的气象应急观测车正全天候关注进博会期间的风云变化,车身大屏上实时采集的气象观测数据逐分钟滚动更新,同时秒传直达进博会气象台。

除了常规观测以外,陆地无人探测器、激光测风雷达、激光云高仪和全天空成像仪等一批“黑科技”设备首次亮相进博会,并第一时间装备在气象应急观测车上。设备采集到的不同高度风向、风速及云层高度、云层厚度等更为精密的第一手数据,24小时不间断地传回进博会气象台,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产品制作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参考。

“黑科技”气象设备为观测预报业务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多可能。五年来,上海气象部门通过AI技术迭代升级,坚持在“一长一短”上下功夫,一再突破进博会气象服务的“天花板”。

10月23日,一份首次搭载未来14天天气预报的进博会气象服务专报送达市委、市政府及进博会现场安保指挥部等保障团队,预报时效达到中期预报的极限。今年上海气象部门科研业务人员应用机器学习,基于中期集合预报资料和历史观测资料进行气温、降水客观预报技术研发,延长进博会天气预报时间至未来14天。

短时突发天气因其变化迅速、难以捕捉而备受关注。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开发科科长储海介绍,在上届进博会使用的逐小时预报订正产品基础上,今年应用逐10分钟更新的上海地区格点实况温度产品,让AI可以“亲自上阵”基于实况变化自动修订最新预报。进博会期间的温度预报平均误差进一步减小到0.9℃以内。

此外,针对疫情防控等突发的服务需求,上海气象部门通过数字化手段,升级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基于疫情防控需求建立分用户常态任务和临时任务定制化服务的模块,帮助快速锁定重点关注时段、关键区域,提供图文并茂的产品,最大程度满足进博会全方位气象服务需求。

“门诊式”问需让服务更高效

一直以来,“一个口子受理需求、一个口子对外服务”的工作制度使历届进博会气象保障服务忙而不乱。在本届进博会气象服务保障中,上海气象部门依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业务改革,建立专家(科)“门诊式”业务制度。据悉,专家(科)“门诊式”团队聚焦高影响天气,由暴雨、暴雪、台风、强对流、大风、大雾等6个“专科门诊”组成。

11月2日召开的第五届进博会长三角天气专题会商是专家(科)“门诊式”团队的首次试水。会上,针对可能对进博会开幕式造成影响的大雾天气趋势,大雾“专科门诊”专家迅速响应,深入分析进博会期间主要天气过程,精准预报大雾“行动轨迹”。

当前,专家(科)“门诊式”业务制度已形成专科“预诊”(天气展望)—“出诊”(天气会商)—“坐诊”(跟踪天气变化)—“回诊”(天气复盘)一站式流程,确保第一时间针对灾害天气开展预报预警行动,为进博会提供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气象服务。

党建引领让气象保障底色更鲜亮

聚焦“越办越好”总要求,上海气象部门把服务进博会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平台,为保障进博会的圆满成功提供一流气象服务。

本届进博会基于往届成果经验和模式,成立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运行指挥组,建立以进博会气象台为核心,综合保障部、新闻宣传部、信息保障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部支撑的“一台四部”工作模式。同时,选派业务人员进驻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方指挥部,主动了解、实时沟通需求,开展现场服务保障。

建立一套规范高效的工作模式,才能在进博会服务全流程中底气十足,而进博会气象台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则让进博会气象保障服务一线有了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和组织保障。临时党支部在进博会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组建了由长三角联动岗、天气预报岗、决策服务岗、气候预测岗等8个业务岗位组成的党小组。各岗位坚持“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高效协作,当好守护进博会的“气象前哨”。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