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中央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气象局 探秘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

时间:2023-07-13浏览:580

 中国日报7月12日电 7月10日,烈日炎炎。14时,中国气象局大院内,气象观测站监测的实时温度达38℃。今年5月底以来,多轮高温天气"炙烤"华北地区。10日,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组织中央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气象局,围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开展深入采访。

  极端高温事实: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

  树荫下和太阳下的温度不同,有风和无风的温度不同,城市与郊区的温度不同。那如何测得标准的气温呢?"38℃是在气象观测站测得的气温,由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地室副主任陶法说,百叶箱白色的箱体和顶盖反射部分阳光,百叶窗设计有助于空气流动,因此,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地表温度不同。同时,气象观测站的选址与设立有一定标准,须反映一个地区气温的平均状况。作为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覆盖最广泛的国家之一,1万多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遍布我国各地。

  为与体感温度相适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制了人体天气舒适性评价模型室外天气舒适指数,用于开展天气舒适度预报、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和旅游气候适宜期分析。而地表的温度数据则主要用于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交通运输,以及卫星地表验证等。

  "今年华北高温极端性强。"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指出,华北、黄淮地区共有86个国家站达到或超过极端高温阈值,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截至7月11日,今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预警43次,其中高温黄色预警27次,高温橙色预警16次。

  极端高温也在全球肆虐。7月9日至10日,撒哈拉及其以北地区、西非北部、东非北部、阿拉伯半岛、伊朗中南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中南部、中亚西部、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等地均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42℃。

  极端高温成因:不只是因为厄尔尼诺

  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指出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

  作为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没有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一样的。因为发生在中东太平洋海域,厄尔尼诺对美洲造成直接影响,对东亚造成间接影响,通常会带来我国雨带偏南的情况。自1951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21次厄尔尼诺事件。

  高辉解释,厄尔尼诺不是导致气候异常的唯一因素,海冰、积雪等因素都影响气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郭建广指出,目前太阳活动对全球变暖影响较小,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本次极端高温出现的背景是全球变暖,它导致极端高温增多、极端强降水增多、气候风险指数上升。

  6月以来,北京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实际上,连续8年,华北地区6月中旬到7月初都出现了高温过程。

  这次华北高温过程,由于厄尔尼诺快速发展,副热带高压快速增强,降水偏南。在中高纬度,高压脊稳定维持,华北水汽条件差,温高雨少。因此,近期北方高温属于华北雨季前的干热型高温。

  高辉提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增暖,并将形成一次至少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需要密切关注厄尔尼诺未来发展。

  (原标题:中央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气象局 探秘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

  (来源:中国日报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