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黄河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时间:2023-10-30浏览:452

 10月12日,陕西省气象局对本世纪以来全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提供决策支撑。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发以来,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气象部门强化主动、互动、联动,发挥“四协同”作用,持续推动黄河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

气象部门推进流域业务协同发展,持续夯实气象基础能力。两年多以来,新建和升级改造天气雷达19部,新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6套,新建和更新自动气象站717个,视程障碍仪294套,固态降水称重仪160套,颗粒物观测仪55套。在不断完善监测站网布局的同时,卫星遥感监测评估效益日益凸显。

在提升精密监测水平的基础上,气象部门不断增强精准预报能力,研发制作0至12小时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最优预报产品,优化0至2小时临近外推预报技术;细化流域面雨量预报,针对三门峡到花园口区间重点防洪区域,实现精细到39个分区的中小流域划分;建立起分辨率为5千米、逐日滚动的流域延伸期预测业务,聚集重点区域,研发精细至5级河流的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产品。

信息平台支撑也不断强化——流域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升级,实现国省两级流域平台互通互访;形成流域内卫星、雷达、自动站等多源气象数据、249个关键水文站水库数据与灾害隐患点、1至5级河流等基础信息综合分析“一张图”;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扩容,业务系统云化改造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18种行业数据实现共享应用。

气象部门推动流域服务协同联动,发挥趋利避害作用。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气象部门编制发布专题监测报告,山东构建和优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变化遥感监测评估模型,为流域各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流域各地创建了数十个“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气候小镇”,气候生态价值进一步实现。

加强流域科技协同创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气象部门完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观测试验,开展算法研究,订正预报模型;搭建起包括“中国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讨会”在内的多个科技交流平台,吸引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千余名专家交流研讨。

此外,流域各省(自治区)气象部门还助力部门合作协同推进,共建美丽幸福黄河。《“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已由中国气象局与流域各省(自治区)政府联合印发实施,推动气象全面融入黄河防总工作体系。气象部门实时共享黄河流域3273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位、42座水库、190个水文站等多源信息,洪水灾害防御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