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气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深化合作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时间:2025-07-18浏览:74

“7月17日20时至18日20时,内蒙古河套地区、黑龙江中南部、吉林中北部、西藏西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东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湖北中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南部、上海、浙江西部和北部、福建南部、广东中东部、云南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7月17日,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暴雨、高温等天气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运行。近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服务工作部署会,要求加强综合交通气象服务保障,紧盯高风险路段、重要时段,扎实做好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

近年来,面向交通保安,气象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深化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定制化、分场景、高质量气象服务,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交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支撑,全面提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一路三方” 联动发力

湖北境内高速公路网纵横交错,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暴雨、大雾等交通高影响气象灾害多发频发。今年,湖北气象、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部门根据公路气象预警“叫应”机制相关要求,制定了“一路多方”应急联动机制,提升气象预警实效,为风险研判和应急响应提供第一手信息。

图为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团队成员在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应急中心开展驻场服务 谭静 摄影

5月22日,湖北省气象部门接连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明确指出包括武汉在内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局部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严重影响沪渝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转发至沪渝高速运营公司,沪渝高速运营公司立即研判本轮降雨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提前预置应急人员物资,加密巡查频次。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随即启动强对流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各支队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当天下午,沪渝高速公路仙桃、武汉、鄂州等路段多处积水,得益于多部门协同配合,强降雨带来的积水得以及时清除,交通恢复正常。

同一次降水过程,暴雨导致湖南高速公路灾毁阻断6处、普通国省道灾毁阻断22处。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落实“631”预警“叫应”机制,坚持调度跟着风险走,推进直达基层一线的“点对点”预警“叫应”。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迅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一路三方”应急处置效能,协同落实“无人机侦察+机械化清障+数字化引导”三位一体应急抢修和保安保序措施。在各方协同联动下,受灾道路得以快速恢复通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与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部门建立公路水运领域灾害天气防御应对、汛期联动协作、汛期高速公路分级分类管控等多个工作机制,形成“预警—督导—处置—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同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枢纽,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和防御应对工作手册,坚决做到应停尽停、应关尽关、应撤尽撤。

用好用活经验成果

恶劣天气下的多部门联动合作由来已久。

早在2005年,气象部门就已开启公路气象服务,与交通运输部门建立“需求即响应”的应急联动会商机制,发布每日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和重大公路气象预警材料,支撑交通安全决策部署。

2012年,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实现全国公路沿线监测信息共享。自2018年起,围绕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一路三方”交通预警处置需求,气象部门创新研发基于桩点的交通安全管控天气风险预警产品,对接公安部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在恶劣天气应急处置及交通安全运行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9月,中国气象局又与公安部印发《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在江苏、广东开展试点,建立健全恶劣天气全链条全环节预警处置机制。三部门密切合作、举措频频,推动相关经验和成果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全面推广落地。

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集成综合平台 江苏省气象局供图

2024年,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速公路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恶劣天气条件下“一路三方”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升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年,联合制定交通气象相关标准,编制印发《集成式交通气象监测仪技术要求》和《集成式交通气象监测仪测试大纲》,对交通气象监测仪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统一集成。

今年,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深化交通气象合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国气象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汛期高速公路分级分类管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应对灾害天气能力。此外,三部门新增121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开展优化提升工作,推进京哈、京港澳、长三角等试点路段交通气象灾害风险地图绘制。

从机制、技术、规范到业务,气象与交通运输、公安交管三部门立足国家战略,强化深度融合,优化服务产品,在一次次恶劣天气过程中为交通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久久为功 降低损失

近年来,气象部门持续提升交通气象风险预报与预警能力,推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自主研发算法实现道路沿线的能见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现象等智能识别,推出可更早识别潜在相关气象风险的交通路面专业预报模型,为交通出行“预见风险”提供安全保障。

浓雾、道路结冰的监测预报预警一直是公路交通难题。气象部门拓展交通气象服务场景,建立交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时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及风险产品等,即时响应交通运输等部门需求,并实现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产品的定制加工与智能分发。

同时,初步建立国家级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地表辐射平衡等物理机理,融合公路沿线气象监测站及智能网格、卫星遥感资料等,研发形成覆盖全国高速和西部主要国道的交通气象实况、预报及风险预警产品。

图为雨天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控风险预警产品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供图

经评估,截至2024年,优化提升路段因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1%、万车死亡率同比下降19%,交通运行效率、综合社会经济收益显著提升。(吴彤、史光浩、李傲、谭静、叶奕宏、刘倩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