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2025年服贸会气象经济论坛场内外观察

时间:2025-09-15浏览:42

9月11日,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13场高水平主题论坛之一,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区如期举行。

本届论坛以“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相关组织代表、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

场内观点荟萃:共话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

能源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在本届气象经济论坛中,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成为专家共识。面对气候变化,当下,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加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模式转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聚焦多方面关键研究。既要深入探索气候系统自然过程,也应评估碳中和对气候的具体影响与效益,分析清洁能源推广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局地影响,以及实施地球工程可能存在的气候环境风险等。他认为,要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气候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协同研究,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表示,全球增暖趋势显著,2023年夏季为过去2000年最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1.5倍,化石燃料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6%,实现碳中和需要深度减排。需要提高全球可再生能源产量,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实现净零排放。

清华大学副教授同丹认为,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关键举措,应提升区域差异化的全球风光电力系统气候适应能力与韧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董事牛晓彤表示,该中心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在碳核查、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并通过气候适应性认证助力能源项目提升运行稳定性。

在圆桌讨论环节,论坛特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全球风能理事会等单位机构代表,分享了气象科技在节能减排、能效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场外鲜活体验:探索绿色生产力的解决方案

在气象经济论坛举行同时,园区内亮相的气象服务与装备展,也吸引着观展公众前来打卡。

在主题展现场,记者见到大连商品交易所、中科星图维天信、墨迹天气等参展单位,通过视频介绍和实物、模型等形式,集中展示气象数据应用、智能观测设备、精准预报技术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成果,让观展公众直观感受气象科技为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的支撑。

而在服贸会其他展区,同样“科技感”“绿色感”十足——

文旅服务专题展区人气火爆。该展区以“潮玩·潮享·潮生活”为主题,分设“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消费活力”两大板块。北京各区县展台展示着文化科技融合的最新成果,现场有不少观展公众聚在AI数字人周围,面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AI数字人总能进行“秒级应答”。“多感官沉浸式可移动数字空间”前也排起长队,观展公众戴上混合现实(MR)眼镜、套上柔性触感手套后,仿佛置身实景之中。

走进布设在环境服务专题展中的零碳园区,记者看到,不少零碳园区的建设要素和流程在此清晰展示,涵盖了“双碳”认证、数字化平台、智慧商圈、环境治理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商、新材料公司等主体,各企业通过展板、视频演示等手段呈现着不同的零碳园区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

据了解,本届环境服务专题展以“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为核心,聚焦新能源与能源低碳服务、环境生态服务与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化技术与服务三大核心领域,集中呈现全球前沿绿色技术成果与实践方案。

(来源于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