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防汛大考进入关键期 气象部门盯紧紧盯天气过程 织密织牢“安全网”

时间:2024-06-05浏览:277

编者按:6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办2024年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再动员会议,总结今年入汛以来气象服务情况,分析研判主汛期气象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对气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中国气象报推出特别策划,展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安徽、河南、湖南、广东、重庆等省(直辖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情况。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把握需求 提升汛期气象服务质效

入汛以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汛期气象服务的工作部署,盯紧、紧盯天气过程,把握公众和行业服务需求,力争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强化工作部署,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开展汛期服务准备和汛前自检自查,细致排查业务风险隐患和安全生产隐患;优化业务流程和业务运行值班岗位职责,完善决策服务及应急保障等各项流程制度。

汛期气象服务,首要在于高质效保安全。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加强预警信息发布与“叫应”联动。截至5月27日,利用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信息17.4万条;通过数字化决策支持气象服务系统向20余个部委单位提供1000余份决策服务产品,并联合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相关部门开展机收、高考气象服务。

汛期同时也是旅游出行高峰期。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力高质效助发展,围绕旅游康养,完成全国流感气象风险预报业务产品准入,“五一”假期前首次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假期旅游气象提示,推动5A级景区气象数据与视频天气信息共享;聚焦交通服务,针对新增123条优化提升路段开展风险预警产品研发,实现气象信息深度融入物流配送服务场景;在能源服务方面,提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气象预报系统产品稳定性,并于6月3日正式启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此外,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还在提高气象信息传播质量、形成服务合力、提升服务科技含量等方面持续发力。

下一步,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精细服务需求,持续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在公众健康、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不断深化气象服务。(赵宁 崔磊)

湖南省气象局:多措并举全力打好防汛“准备仗”

6月伊始,湖南省正式进入主汛期。湖南省气象部门提前部署,加强联动,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早在3月21日,湖南省气象局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和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严格落实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责任制,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

湖南省气象局联合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实现行业观测数据统一标准,共享融入气象综合监测“一张图”,推进雷达相关模式运行及产品应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攻关、预报产品研发,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阈值指标体系,开展暴雨等灾害风险预估业务;建立流域面雨量预报指标和模型,研发第三代地质灾害致灾动态阈值;优化省市县一体化平台,提升高级别预警“叫应”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推进精准靶向发布系统与应急云广播系统对接。

同时,湖南省气象局持续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协同联动,建立汛期关键时段全首席会商制度,制定高级别预警“叫应”规则,明确协同“叫应”规范;开展基层气象部门业务规范、系统平台和决策服务能力培训。

聚焦科普宣传,湖南各级气象部门持续深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不断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覆盖面,通过新闻通气会、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落实“一过程一策”机制,充分发挥气象融媒体传播矩阵作用,开展暴雨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和紧急避险科普,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险能力。

此外,湖南省气象部门的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5月31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省气象局呈报的值班信息上批示:部署有力,处置及时,成功应对了强降水和暴雨的考验,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曾彦彦 邓进 唐杰 屈右铭)

安徽省气象局:未雨绸缪 推进流域气象科技创新

入汛以来,安徽省气象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以工作措施的前瞻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信心和底气来自科技创新。安徽省气象局持续推进淮河流域第二次大气科学试验,加强流域创新团队建设,编制完成淮河雨季行业标准;向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提供5公里、1小时分辨率王家坝以上定量降水估测和短临降水预报服务产品,提升流域致洪暴雨风险预警能力;研发流域数字智能产品,为防汛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安徽省气象局还应用国家气象中心流域指导产品,加强灾害性天气会商联动,深化部门合作,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加强土壤墒情、雨情水情等信息共享。

淮河蒙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 图/王海东

凡事预则立。早在4月2日,安徽省气象局就召开动员会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加强汛前安全管理,组织流域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会商,制定流域协调委员会工作规则,参加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会议等。5月21日,2024年淮河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淮河流域气象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安徽省气象局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强化流域水文气象、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综合气象探测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流域联合会商,持续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开展流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预估业务;强化流域部门协同机制建设,加强与国家级业务单位对接,并深化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合作;强化卫星遥感监测评估应用,进行流域水体动态监测分析,开展流域精细化面雨量预报服务以及河湖水库专项服务,全力做好流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气象保障。(王兵)

河南省气象局:护航“三夏”扛稳粮食安全保障重任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河南省气象局聚焦“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气象保障重任,全方位推进“三夏”气象服务工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河南省政府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中,明确要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河南省气象局融入工作大局,狠抓落实部署,联合八部门出台“三夏”生产助农惠农政策措施,成立“三夏”生产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梳理出12项重点工作,以“处室+事业单位+专家”的工作机制做好纵向会商、横向联动。

省气象局强化协同联动,深入调研服务需求: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加强“三夏”信息服务等文件,为农机手等免费提供麦收气象信息;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署合作协议,加强粮食收储气象保障;联合涉农部门召开座谈会,成立专班赶赴麦收现场,调研农户气象服务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基于用户画像的场景服务技术,提供定制服务。

5月27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小麦收获现场。图/李玉坤 

防范气象灾害是“三夏”气象服务的重点,省气象局加快构建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提前5天发布全省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并融合风云系列卫星遥感资料、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形成分区域、分时段的“三夏”专题气象服务产品;优化升级“气象农事通”微信小程序,为农机手等提供基于位置的天气实况、预报预警和收割进度、农机转场交通气象风险等信息。此外,省气象局强化宣传科普,联合主流媒体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积极科普公众关心的气象灾害及对“三夏”生产的影响。

主汛期将至,河南省气象部门将聚焦重大灾害、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对象,持续做好“三夏”后期气象保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强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做好全流程、伴随式气象服务。(周爱春 陈争)

重庆市气象局:数字赋能实现精准防御多跨协同

入汛以来,重庆市气象局提早安排部署,压实责任,全面融入“数字重庆”,提升监测预警数智化水平,打造精准防御多跨协同的“重庆实践”。

早在汛期来临前,市气象局就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全市41个区县自然灾害防治汛前准备工作要点,推动市减灾委员会发文明确政府、部门预警“叫应”属事属地责任,并联合指导乡镇、部门完善“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预警响应规范。

重庆市气象局针对中小河流、山洪地灾、城市内涝隐患点等监测盲区,推进气象站网建设,实现地面观测间距达5.5公里,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95%;针对431处危岩,联合规划和自然资源、水利部门建设观测站,平均间距不到500米;针对4208个小流域,规划建设975个观测站。

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值班人员利用“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做好强降水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图/吴俊艳

同时,重庆市气象局还迭代升级预报预警核心业务,目前已建立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实现逐15分钟循环同化、逐小时更新预报;集成多要素客观预报技术的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实现0至60天无缝隙、全覆盖预报;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强降水临近预报技术,0至2小时强降水临近预报时空分辨率提高到500米、5分钟。

在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的前提下,实现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才能真正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重庆市气象局积极推进递进式服务业务,完善电子围栏、有线电视、应急广播、手机“四位一体”的精准预警传播网;联合水利、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立以阈值体系为标准的耦合风险预警业务;构建矩阵式工作指令库,实现普适性气象预警向针对性工作指令转变,做到智能匹配、精准靶向发布。

如今,数字气象已经融入重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治理和中心,数字气象平台也已接入市委、市政府值班室以及各级各相关部门。其中,重庆市气象局联合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数据要素×城市内涝气象服务数字化”平台,做到实时监测、预警发布、转移避险、救援处置、安置重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实时汛情“一屏掌控”、风险信息“一键智达”、自动熔断“一图通览”。(郭若水 伍欣)

广东省气象局:闻汛而动 用担当筑起“生命之堤”

入汛以来,广东省气象部门提早谋划、提前安排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广大气象工作者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春节过后,广东省气象部门提前进入汛期工作状态,组织精准预报能力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控阵天气雷达应用等5个专题培训班和龙卷风客座交流等技术准备会;应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省水利厅和地方政府邀请,派专家针对气象防灾减灾及气候特点进行专题培训。

5月31日,广东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开展全省防台风工作督导。 广东海洋综合执法总队供图

做足一切准备,只为汛情到来之时,牢牢掌握主动权。

4月20日20时,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发展为特大洪水。广东省气象部门提前预警,一天连升两级响应,保障水利部门组织预泄腾库4.43亿立方米,成功实现城区不进水,蓄滞洪区不启用。

5月31日14时,位于南海北部的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马力斯”。聚焦台风应对,自5月30日起,广东省气象局向省政府报告台风发展趋势及影响7次,发布多期《重大气象信息快报》,派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省应急管理厅,并与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全天候连线会商。自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启动应急四级响应以来,广东省应急广播和乡村大喇叭播放预警信息约3.2万次。截至5月30日18时,广东2579艘免休渔船已撤回。

入汛以来,广东省气象部门面向多部门、多灾种每日制作精细到镇街的风险预估产品,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强降水、“龙舟水”、台风……为有效应对汛期挑战,广东省气象部门不放过任何一处灾害隐患,不漏掉每一次天气过程,牢牢筑起一道“生命之堤”。(郝倩楠 王天巍)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