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安徽麦王”徐淙祥:“科学种田就要善于利用天气”

时间:2022-07-01浏览:1186

“我们全家都感到很惊喜,非常荣幸!”6月29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兴奋不已。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张槐村考察时曾向他和乡亲们了解小麦种植情况。近日,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并收到回信:“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

今年,安徽小麦接连闯过低温、病虫害、干旱等多重关卡,终于斩获“十九连丰”,交出了面积、单产、总产和效益“四增”的成绩单,的确值得欣喜。

对此,带着村民走上科学种田之路、被当地人称作“安徽麦王”的徐淙祥深有体会,在接受《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时,他说:“什么叫科学种田?科学种田就要善于利用天气。”而这当然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助力。

天气怎么“用”?首要就是抢“天时”,合理安排农事。

今年3月初,太和县出现旱情。对农户来说,应对干旱最好的法子就是灌溉。按照行情,机器浇一亩地少则10元,多则60元,人工灌溉成本也不低,两种形式都远不如天上下雨浇得均匀。但没办法,此时小麦正处于拔节期,缺不得水,徐淙祥和农户们只得组织农机和人手准备浇地。这时气象部门的一份预报帮他们省下了这一大笔资金:3月中旬有降雨,将缓解旱情。“我们心里一下子有了底。”徐淙祥说,事实正如预报,一点儿没耽误生产。

其次还要勘“天机”,趋利避害两手抓。夏收过后,皖北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不利于夏种开展,气象部门又巧引“天水”,助力改善土壤墒情。6月23日,宿州、阜阳等10地气象部门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其中也包括太和县气象局。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共同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在今年安徽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尤其是赤霉病呈重发态势。气象部门通过短信等形式及时发布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晴天怎么防,雨天怎么防,都清清楚楚。”徐淙祥说。太和县气象局副局长王双军表示,小麦穗花期及赤霉病气象等级融合预报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取得明显成效。

气象部门还为以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布设多要素区域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站、小气候监测仪等设施,并联合保险公司织密农业保险“安全网”。深受其益的徐淙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提高优质高产示范田农作物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我们将持续聚焦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雯说。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