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播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丨向天空寻发展 气象多点开花赋能各行各业

时间:2024-06-13浏览:149

近日,首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举行,高空跳伞、固定翼低空观光游览等一系列“低空飞行”项目,吸引不少游客“打卡”体验。据统计,活动期间,全市重点飞行活动区域客流量近51万人次,拉动消费225.78万元。

当下,“低空经济”火热雏形初现,多点开花赋能各行各业——

在物流运输领域,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仅需45分钟即可实现“深圳—中山”跨城点对点配送服务。在农业领域,河北沧州中捷产业园区内的数架植保喷药无人机,为1300亩旱碱麦繁种田穿上防御病虫害的“外衣”。在医疗卫生领域,四川自贡开通智慧医疗“低空生命线”,保障血液、检验标本和急救设备快速转运……

4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仅需45分钟即可实现“深圳—中山”跨城点对点配送服务。图片来源:南方网

低空经济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趋利方面,在应对自然灾害、森林防灭火等方面,更不断彰显其防灾减灾的作用。发生火灾时,配备红外热成像装置的无人机能够穿透烟雾,精准定位火线位置和蔓延趋势,为消防救援指挥提供关键信息;人工增雨无人机可开展云中作业,有效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地震、山洪、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及不利天气条件下,无人机可迅速展开救援,在2023年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有关部门派出应急救灾型无人机,避开航线上的浓积云、柱状云等危险天气,实时侦察、回传现场高清图像、视频数据,为应急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飞行安全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低空飞行通常指飞行高度在距离地面或水面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空域的飞行。在这个高度范围,气象要素往往变化剧烈,低云、雷暴、云蔽山等都对低空飞行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

“通航领域牵涉行业较多,其不同飞行目的和阶段对气象服务需求各有侧重。”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刘鑫华介绍,在制定飞行计划阶段,要了解起降机场、作业区、航路航线天气情况和变化趋势是否适合执行任务;在飞行作业中,要及时针对作业需求,关注天气实况和变化信息以及短时临近预报。

通常而言,阵风、低空风切变、能见度、低云等是影响低空飞行的关键气象因素。刘鑫华解释,低云和低能见度会影响飞行视程;强的低空风切变、下击暴流会对飞行造成剧烈颠簸甚至使航空器失速,对飞行安全威胁较大。“不同领域、不同机型重点关注的气象要素有所差别,执行地理测绘类任务时主要关注低空能见度,通用航空飞机、不同大小的无人机是否适合飞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判断。”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差异巨大。作为四川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自贡在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上持续发力。但四川盆地地理气候复杂,春季下午时段的地面风、盆地西北地区存在的逆温层以及风向切变等,都会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给低能见度、积冰等典型航危天气过程诊断提供数据应用支撑,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同化等技术,应用各类观测数据,融合分析得到全面、准确、可靠的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大气实况数据产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应用室高级工程师许艳介绍,针对航危天气,还可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供更为直观、便捷的三维大气展示产品,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通航领域多元化需求,中国气象局持续打造高价值产品体系及国家级业务平台,国省联动部署推进护航低空经济。作为全国首批两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之一,江西省气象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建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实现了通航气象情报信息“一站式”获取和通航气象“一平台”服务。

江西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 罗柳君 摄影

“该平台有效打通了低空气象数据与通航飞行数据壁垒,实现飞行计划数据叠加低空气象数据的直观显示。“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龙余良说,该平台还可根据通航飞行不同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影响气象要素预报预警产品。

针对不同气象要素的航危天气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离不开布局合理完备的低空域气象要素监测网。目前,多地气象部门正加快构建更加精密的低空气象监测网。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局将龙华、龙岗、宝安、南山四区纳入加密气象监测试点,联合华为等企业开展基于5G-A通信基站相关技术研究,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提供支持;创新研发低空飞行气象数字孪生辅助系统,实现实时快速监测风切变等要素,发送风险预警并提出航道规划建议。 

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将结合传统地面气象综合观测数据、天气雷达数据和新建设的低空域气象要素监测网,模拟与现有气象要素不同的低空域雨强和风场,为飞行器提供场景式实时气象保障。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部门利用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风廓线雷达及气溶胶激光雷达进行观测分析,开展低空温度、湿度、风力风速的实况监测。

“未来,我们将聚焦低空飞行气象保障服务,自主设计研发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低空气象探测载荷,开展载荷性能准确性、可靠性测试并开展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地-空物联网业务建设效益,同时结合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地室工程师王博坤说。(张志富、郭凯城、邓敏佳、白玉洁、薛学武、郭杰、殷昊翔、易红梅、徐文文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