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方多地持续降温,很多人表示直接从短袖换上羽绒服。气象监测显示,在冷空气的影响下,10月20日早晨,气温0摄氏度线抵达华北中部一带,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0.5摄氏度。20日14时较19日14时,陕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气温下降4—8摄氏度。
10月北京等地还没供暖,为何就那么冷?近期北方是否比常年同期更冷?北方地区为何气温持续偏低?这一轮冷空气的影响将持续到何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李多对此进行了解析。
李多介绍,10月以来(截至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6个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为10.4摄氏度,接近常年同期(10.2摄氏度)。
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宁夏大部、甘肃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气温偏低,其中黑龙江中部和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偏低1—2摄氏度或以上。
10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李多解释,北极的气压变化与中纬度的气压变化通常有“跷跷板”式的联动变化,气象上称之为“北极涛动”。10月上旬后期以来,北极涛动由前期正位相转为负位相,极涡分裂南下,积聚在北极地区的冷空气随之向中低纬度地区扩散;同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出现阶段性活跃,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南侵入我国北方地区,导致10月9日至10日及18日至19日出现两次冷空气过程,是造成北方地区降温的直接原因。
此外,西太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偏北,低纬暖湿水汽沿副高外围向北输送,与冷空气在北方地区交汇形成连阴雨天气,也导致气温持续偏低。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前,北方大部气温将处于低迷状态。
南方也不热了,开始陆续降温。预计21日,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华南、贵州南部、云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4摄氏度左右降温。10月19日至28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摄氏度,其中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东部、黄淮西部、江汉西部、江南西部、贵州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4—6摄氏度。新疆及青藏高原气温偏高1至3摄氏度。
专家提醒,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北方大部气温低迷,体感寒冷,需注意防寒保暖。
▲上图:全国气温距平预报(10月19日—28日)。
同时,需关注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20日至29日,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新疆以晴为主,其中,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低4至6摄氏度,且大部地区有霜冻。专家提醒,需注意防范低温对作物存储和农业设施的不利影响。北方农区抓住晴好天气加快秋收进度,及时烘干入库、通风储存,防范籽粒发芽霉变。
▲上图:农业气象关注重点(2025年10月20日—10月29日)。
21日起,华西至黄淮等地持续的秋收连阴雨过程结束,专家建议,需加快秋收,已收地区需采取有效措施排涝除湿、加快农田散墒,及时腾茬整地、适期足量播种冬小麦,保证出苗质量。
此外,20日至22日,受台风影响,福建沿海、广东沿海和海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同时伴有大风天气,需防范较强风雨天气对晚稻、香蕉、甘蔗等作物的不利影响;20日至23日,华南西部和北部可能出现寒露风天气,对尚处于抽穗扬花阶段和灌浆初期的晚稻不利,但影响和范围有限。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红梅 蒋雪鸿 责任编辑:张明禄)